欢迎来访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今天是:

能动学院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甘肃省重点学科 >> 正文

兰州理工大学飞天学者设岗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

更新于:2015年04月17日 00:00 作者: 浏览次数:

an>热能工程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该包括多相流理论与测试技术、动力循环系统与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流体
  • 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2014-05-21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以燃气轮机、汽轮机、内燃机、流体机械、工程机械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
  • 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2014-05-21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研究流体机械内部流动规律,能量转换机理;流体机械及系统工作特性及控制,流体机械及系统优化设计;流体机械动力学计算
  • 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自设交叉学科)2014-05-21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是在太阳能利用技术、生物质厌氧发酵技术、风能利用技术、气体水合物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发展起来的,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机械电子工程2014-05-21兰州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的水力机械专业,是我国创建最早的水力机械学科,当时水力机械专业
  • 硕士学位授予学科——流体力学2014-05-21流体力学是理论性强和应用性广的学科,研究的领域随着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深化和扩大。本学科主要针对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传动
  • 硕士学位授予学科——水利水电工程2014-05-21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探、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运
  • 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动力工程2014-05-21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源转换、传输、利用理论、技术和设备的工程技术领域。培养从事能源转换技术、热工设备、动力机械的研究、设计
  • 工程硕士学位授予学科——水利工程2014-05-21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工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学科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探、规划、设
  • 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化工过程机械2014-05-21本学科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具有从事化工过程机
  • 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制冷及低温工程2014-05-21本学科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热工测试、分析及计算
  • 本科专业之一——能源与动力工程2014-05-21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由我校1954年成立的我国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发展而来。该专业现为我国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
  • 本科专业之二——机械电子工程2014-05-21兰州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由我国最早建立的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发展而来,具有宽阔的基础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专业特色,本专业为我校优势特
  • 本科专业之三——水利水电工程2014-05-21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属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本专业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 本科专业之四——测控技术与仪器2014-05-2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电子、机械、测量与控制为基础,涉及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精密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交叉应用,具有鲜明的前沿性和
  • 本科专业之五——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014-05-2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流体机械及工程、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和工程

  • *学术交流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规划建设

    一、学科建设目标
    1、整体目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重点学科在现有相关学位点基础上,建设好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使得博士后流动站正常运行,顺利通过国家评估;建成流体机械及工程省级工程训练中心,并向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努力;力争将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提升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支撑省内相关行业3-5家厂家产品升级,保持、提升在国内的竞争力。
    2、具体方向指标
    1)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1)争取1名学科成员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获得省级精品课程1~2门;争取国家精品课程1门。
    (3)力争获得省优博论文申请数1篇;
    (4)授予硕士学位研究生每年达到70人,授予博士学位研究生每年达到3~5人。
    2)学科平台
    (1)建成流体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向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努力;
    (2)加强现有的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联合会工业泵与特殊阀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3)建成甘肃省液压气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流体机械省级重点实验室。
    3)科研项目
    (1)主持和参加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5项;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

    (3)主持或参与国际合作项目2项;
    (4)主持省部级基金项目10项;
    (5)获得企业资助的重大联合攻关50万以上横向课题2~4项;
    4)科研获奖
    (1)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1~3项;
    5)科研论文、专著与专利
    (1)发表SCI/EI/ISTP检索学术论文70-90篇;
    (2)编写教材及专著3~4部;
    (3)科研成果转化数5项;
    (4)申报发明专利15项,获得发明专利6-10项。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措施
    1、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已形成了风力机力学问题与风力发电、特殊泵与水轮机水力学特性、化工过程机械、现代液压元件及动力控制、先进可再生能源系统及能量储存等五个稳定的学科方向。近年来,本学科主动适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在风力机力学问题与风力发电、先进可再生能源系统及能量储存学科方向上获得较快发展,特别是在胡文瑞院士(我校与中科院共享院士)的领导下,结合甘肃及西北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1)风力机力学问题与风力发电
    主要研究专用翼型气动特性、叶片和风轮气动计算与性能预测、气动设计理论和方法、复杂风况下的动态响应、气动噪声、风力机及发电系统控制等,研究方法有理论分析、数值模拟、风洞试验、外场试验等。2007年在胡文瑞院士指导下,建立了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风力机专用翼型及气动特性、水平轴风力机的气动模型、设计方法和CFD计算、风力机非定常流动结构和外场实验、风力发电系统及控制。
    (2)特殊泵与水轮机水力学特性
    主要研究用于石油、化工、电力、水利、船舶、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特殊用泵(如: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泵、送核电用泵、超临界锅炉给水泵、旋喷泵、液体能量回收水力透平、螺旋离心泵、渣浆泵等)的内部流场、水力学、转子动力学、空化空蚀、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西部多泥沙河流水轮机的内部流动问题、空化空蚀和泥沙磨损等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有:特殊泵的水力学特性、多泥沙河流水轮机的水力学特性、液体能量回收水力透平。
    (3)化工过程机械
    主要研究过程工业中的通用机械与设备的结构与强度、涡旋压缩机、特种阀门等。涉及过程单元操作设备、流体(气体)输送机械、压力容器与管道、低温与真空技术、阀门与机械密封等。主要研究方向有:气体压缩机械、阀门与密封技术、承压设备风险评估技术、低温真空技术。
    (4)现代液压元件及动力控制
      主要研究液压动力的转换、传输、控制及其应用。基于现代数值解析技术和试验技术,从微观层面揭示液压元件结构及其内部流场、应力应变场、温度场等与其整体性能的内在关系,发展液压元件现代液压元件理论,开发高性能液压元件,促进流体动力传动与控制的变革、创新与新应用。主要研究方向有:一体化电动液压动力单元;工程机械关键液压元件;电液伺服阀及系统可靠性研究。
    (5)先进可再生能源系统及能量储存
    本方向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高效储能技术为支撑,旨在研发适合西北的、低成本规模利用太阳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先进能源系统,揭示系统内能源的互补机理和高效利用理论,研究内容涉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苦咸水淡化、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等社会经济领域。近年来,形成了如下特色研究方向:沼气化学能快速高效储存低温太阳热能机理、气体水合物生成机理、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2、学科建设
    (1)加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师资队伍、研究平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建设,建设好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使得博士后流动站正常运行;
    (2)加强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做好专业改革建设工作,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
    (3)加强新能源科学及技术研究,提升新能源科学技术学科的建设;
    (4)建成流体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向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努力;力争将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提升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
    3、人才队伍建设
    本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支学历结构合理,年龄搭配适当,知识层次较高的人才队伍。今后4年要努力培养高水平的青年队伍和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主要有:
    (1)利用本学科力量培养高层次人才
    每年招收培养本科生500人左右;每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70~80人;每年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9~12人。
    以上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均是本学科的一支重要研究力量,毕业后选择其中优秀者留在学校工作。
    (2)与国内外有关单位联合培养骨干教师
    将本学科青年骨干人才选送国内外著名高校与科研单位攻读博士学位、进修深造。
    (3) 引进与外聘
    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从国内外引进或聘任优秀人才。计划“十二五”期间引进和培养青年学科带头人5~6人;培养青年科技骨干15~20人。
    4、实验仪器设备建设
    今后5年内需增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仪器,改造和完善现有实验室设备,提高实验研究水平。
     

    实验仪器及设备 型号及参数 制造厂商 价格
    高速数字摄影机 PhantomV1210
    512*512,37300帧/秒
    美国VRI(美国Vision Research公司) 80万元
    自动变焦三维表面测量仪 InfiniteFocus 奥地利alicona公司 130万元
    FCU2210-4便携式油液检测仪 FCU2210-4 美国Pall公司 18万元
    伺服阀试验台   改造 20万元
    一体化电动液压动力单元试验台   自制 50万元
    流-固-热多物理场耦合计算与仿真科研平台——服务器   IBM 50万元
    风洞测试平台     200万元
    液体能量回收水力透平试验平台   自制 100万元
    气相色谱仪 GC Trace-2000 美国GC公司 30万元
    物理/化学吸附分析仪 AUTOSORB-1-C 美国康塔公司 50万元
    元素分析仪 LECO-CHNS932 LECO公司 150万元
    可视化水合物测试系统 最高工作压力可达40MPa,温度调节范围为-20--129℃. 法国ST公司 250万元
    DSC差分扫描热分析系统   美国流变科学仪器公司 50万元
    合计1178万
    三、学科建设预期成效
    1、人才梯队
      通过五年建设,本学科专任教师达到11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达到30%。高职称比例进一步扩大。
    2、科研成果
     每年获得国家级各类项目3-5项。年均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15-20篇,年均获得发明专利2-4项。
    建设期内获得省部级及国家级奖励1-2项。
    争取把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3、科研基地
     争取每个学科方向均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基地,争取建立一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
    4、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学科教授责任制,学科责任教授负责规划重点学科的总体建设规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每个学科方向均有一名教授负责规划及实施,负责制定本方向的学术交流、校企合作等。
    四、年度实施计划
    2011-2012年,本学科在上一轮建设的基础上,学科建设取得重要成绩。2011年成功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且2012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参加了全国第三次学科评估,目前评估结果未知。2012年成功申报甘肃省液压气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本学科获得兰州理工大学红柳学科平台建设计划资助,投资建设“复杂流动测量与可视化研究平台”。
    2013-2015年,本学科建设规划如下:
    1、人才队伍建设
    每年引进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8人,三年共引进15-20人,保证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大力支持现有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每年有3-5人在本校、外校攻读博士学位。
    2、科研条件建设
    建成复杂流动测量与可视化研究平台,购置高速摄像机、自动变焦三维表面测量仪、油液清洁度检测仪等科研仪器,改造试验台架,大力开展深入的试验研究。
    完成甘肃省液压气动技术研究中心的各项建设任务,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上一个台阶。
    完善流体机械、新能源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实验室条件。
    申报流体机械省级重点实验室。
    3、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
    争取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左右,获得863计划课题1-2项,国家支撑计划等课题1-2项。
    4、科技成果推广及转化
    在五个学科方向上,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把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2-4项。
    5、科技获奖
    争取国家级科研成果1项、省部级成果2项。
    五、学科建设经费说明
    1、项目建设共需经费:1378万元。其中:设备购置:  1178万元;实验室改造:200万元;
    2、经费筹措:
    学校自筹:878万人民币;申请省教育厅拨款:500万元(每年500万元)。


    兰州理工大学飞天学者设岗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点击此处链接)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科概况

     兰州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前身是1954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我国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1965年水力机械专业随所在系整建制迁至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水力机械专业一直是我国高校流体机械学科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1981年流体机械学科成为国务院学位办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2000年获得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学科一直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本学科在甘肃省重点学科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1年被重新认定为2011-2015年度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新增为一级博士点,2012年成功申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多年来围绕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西部建设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流体机械及工程、水电开发及小水电增容改造、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开展了持续、坚实的研究,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和行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整体居于国内先进,部分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许多研究成果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如高效耐磨蚀水力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中小型水电站增容改造技术,先后为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多泥沙河流上的三十多座水电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开发的耐磨蚀大型水泵广泛应用于黄河提灌和引黄工程,研究开发的渣浆泵、污水泵、石油化工流程泵、轴流式油气混输泵、无堵塞螺旋式离心泵等部分已实现产业化。本学科专著及教材建设成绩突出,以《水轮机原理及水力设计》(曹鵾主编)、《流体力学》(程兆雪副主编)、为代表的统编规划教材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国内相关专业普遍采用。本学科培养输出的流体机械及工程方面的专门人才规模居全国高校首位;工作在本行业研发、设计、生产一线的毕业生比例居全国高校首位;特别在泵阀类产品研发、水轮机产品研发、液压元件研发方面的技术人员,本学科毕业生占到40%左右,居全国高校首位。据中国教育在线网2007年9月17日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排名A类第六。
      近年来,本学科在中国科学院胡文瑞院士(我校共享院士)的倡议和领导下,结合甘肃及西北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项目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建立了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太阳热能研究中心,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队伍和优良的研究条件。本学科立足甘肃及西北开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五年来,本学科在国家级(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和省部级项目的申报等方面,获得多项高水平项目立项。目前,在研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4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


    • 本学科现已形成了风力机力学问题与风力发电、特殊泵与水轮机水力学特性、化工过程机械、先进可再生能源系统及能量储存等四个稳定的学科方
    • 风力机力学问题与风力发电2014-05-14风力机力学和控制问题高度复杂,其主要包括:专用翼型气动特性、叶片和风轮气动计算与性能预测、气动设计理论和方法、复杂风况下的动态响
    • 特殊泵与水轮机水力学特性2014-05-14主要研究用于石化、电力、水利、船舶等行业的特殊用泵(如核电用泵、超临界锅炉给水泵、旋喷泵、液体能量回收水力透平、螺旋离心泵、渣浆
    • 化工过程机械2014-05-14本学科方向1958年始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研究过程工业中的通用机械与设备的结构与强度。涉及过程单元操作设备、流体输送机械、压力容
    • 现代液压元件及动力控制2014-05-14主要研究液压动力的转换、传输、控制及其应用。基于现代数值解析技术和试验方法,从微观层面揭示液压元件结构及其内部流场、应力应变场、
    • 先进可再生能源系统及能量储存2014-05-14本方向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高效储能技术为支撑,旨在研发适合西北的、低成本规模利用太阳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先进能源系


    *学术队伍


    *人才培养

    上一条:重点学科——水利工程(一级)学科 下一条: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电话:0931-2973750

    邮编:730050

    邮箱:xiaomaomao2002@163.com QQ: 39808702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访问量:2873411 次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