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新工科”建设要求,以毕业设计为重要抓手,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近日,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毕业设计竞赛中捷报频传,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创新实践。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将毕业设计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三全育人”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出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细则》,聘任实践课督导专家,建立“选题-双选-前期-中期-后期”五阶段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实施“双导师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要求答辩环节每组至少1名企业导师。这种“校企协同、双师指导”的模式,有效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真题真做”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各专业在行业龙头企业挂牌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开展毕业设计实践,部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际课题研究。这种“真题真做”的培养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学院鼓励跨专业选题,打破学科壁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相融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结合,这种交叉创新的培养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跨专业解决问题能力。


竞赛检验成效,创新成果丰硕
扎实的培养工作结出丰硕成果。在2025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校级答辩中,学院推荐学生的获奖率100%,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更是包揽小组前两名,斩获本组的全部一等奖。在首届“华维杯”西北地区涉水高校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创新大赛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3名参赛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第四届全国仪器类毕业设计大赛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2名参赛学生分别获得个人一等奖和三等奖,并取得团体三等奖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也是“新工科”建设成效的生动诠释。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毕业设计(实践)这个重要环节,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革命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图/文:高萍、王燕美;审核:朱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