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陇东,层峦叠嶂,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5位同学组成“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与科研报国实践”主题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深度采访、基层调研等形式,团队成员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奋进力量,以青春视角解码南梁精神的时代价值。
沉浸式参观:在文物中触摸信仰脉搏
步入纪念馆展厅,泛黄的《土地分配令》手稿、布满弹孔的军旗、列宁小学学生用过的石板……一件件文物无声诉说着90年前革命先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初心。团队同学们在参观中感悟颇深:“当看到百姓排着队捐出最后一袋粮食的照片时,我真正理解了‘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内涵,这为我们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技术必须服务于民生需求。”


图1、2成员参观纪念馆
深度采访:在对话中激活精神基因
团队与纪念馆解说员进行深度对话,讲述“妇女支前队冒雪送弹药”的故事,让成员们感受到“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磅礴力量;听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智慧灌溉系统”如何让黄土高原变成“金果果”基地,引发关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热烈讨论。同学们在采访后表示:“老区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转变,启示我们必须打破实验室壁垒,让技术真正落地生根。”

图3成员采访工作人员
实践承诺:让青春与家国同频共振
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完成了从“书本听史”到“现场悟史”的转变,更将红色精神转化为行动自觉。同学们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深入挖掘南梁红色文化内涵,让青春在传承红色血脉中绽追寻红色记忆。
离馆时,山风掠过纪念馆前的五星红旗。这群年轻的血液带着历史馈赠的智慧,踏上了用科研服务国家的新征程。
(初拟:张可凡、李德顺;初审:陈冲;终审:朱毓杰)